*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,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;对于一个人来说,过去的背叛最好忘记
* 很多人急于把自己的结论先抛出来,然后再摆事实讲道理以求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,其实这是严重的次序错误,因为没有人心甘情愿总被他人说服,尤其是老板,都习惯由自己得出结论。所以,引导远胜于说服,而最能体现“润物细无声”一般境界的引导方式就是“拾遗补缺”:在老板考虑的诸多因素中,凡是对我们有利却被他遗漏的,就提醒一下;凡是对我们有利却被他忽视的,就强调一下。老板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对我们有利的因素,自然就会得出对我们有利的结论了。
* 这就和我做项目一样,当我面临赢面很大的项目时,我会让项目尽量简单,因为变数越少越容易控制;当我面临赢面很小的项目时,我会首先让项目尽量复杂,使我的对手难以控制局面,变数就是我的机会,但当我趁乱翻盘取得优势以后又会设法让项目尽量简单。(洪钧的销售思想)
* 他这些年其实就是在做两件事:他一边给别人设圈套,一边防着别人给他设圈套。所谓成功与失败,无非是别人有没有掉进他设的圈套,以及,他有没有掉进别人设的圈套。现在,他明白了,其实他一直还在做着第三件事,他在不停地给自己设着圈套,然后自己跳进去。人这一辈子,都是为自己所累。
* 成长就是一个快乐越来越少的过程。
* 做老板,不怕拿不对主意,就怕拿不定主意!
* 每个项目都有数不清的影响因素,有没有哪个因素是充分条件,只要我们掌握它就一定稳拿这个项目?没有!所以就要求我们做sales的要驾驭尽可能多的因素,使尽可能多的因素对我们有利,而不能把宝押在个别因素上。
* 在哪儿都一样,咱们就像被人骑的马,马跑得越快,缰绳就被拉得越紧。
* 成功的销售,就是让客户相信我们让他们相信的东西;失败的竞争,相信了对手让你相信的东西。
* 在电梯里,尤其是有客户公司的人在的时候,不管你认识不认识,别说项目的事。不要打客户每口排队的出租车,不少每口等活的出租车都是长年在这趴着,长年拉这个单位的人,都快成客户单位的内部司机了。这帮的哥无孔不入,消息灵通,嘴也快的很,上了他们的车,什么事也不敢说了。
* 千万不能在客户里划一条线:一种是支持我们的人,一种是反对我们的人。就像不能简单地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一样,尤其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就轻易下结论。其实,咬人的狗是不叫的,恰恰要提防对咱们很客气,始终对咱们微笑的人,因为真正反对咱们的人是不会当面对咱们亮相、摊牌的。对有些人,如果仅仅因为他没说咱们的好话,就把他定为反对咱们的人,这样反而会把他推到竞争对手的阵营里去。
* 信息本身无所谓好坏之分,只有准确和错误之分,没有准确而及时的信息,我们很难对整个形势有所了解。
* 人的境遇大多如此,抗争往往是徒劳的,但人们难免要经过一番抗争之后才终于承认自己对境遇的无能为力,相比之下,忍耐才是最有力的抗争。
* 市道不好的时候你撤了,等市道好的时候你再下想来?甭想,早没地了。再难也得扛着,得占着这块地儿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(不能撤,再难也得扛着!)
* 都说谈判就是妥协和变通的过程,这话没错,但有很多时候你妥协了,变通了仍然谈不成,为什么呢?就是因为你在妥协变通前没有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。对方每提出一个条件,在这个条件背后都有其目的,这个条件的提出只是达成其目的的手段,而这一层目的又是实现他更深一层目的的手段,所以你要像解连环套一样连问几个“为什么”,迫使自己往深处想,当然没必要搞“十万个为什么”,往往问三个“为什么”就可以了,深究三层之后就可以拨云见日,水落石出,然后再做决策。
* 任何成功都有太多的偶然,而任何失败,都有太多的必然。成功没有充分条件,而有无数的必要条件;相反,失败没有必要条件,倒是有无数的充分条件。
* 没有绝对的公平,输的人永远觉得不公平。
* 让郑总或者科克满意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,目的是要我满意,所以首先要明白我要的是什么,而不是老板说什么我就做什么、客户怎么说我就怎么做,要以我为主而不能迷失自己。
* 做sales一定要有大局观,眼界和心胸都不能狭隘,尤其在大项目投标时更是如此,不能一门心思只认准一个竞争者,所有的投标商都是你不可忽视的对手,但另一方面他们在不同阶段又都有可能和你达成统一战线。投标就像是一场角斗,最终仍然站在场上的那名角斗士就是中标者,其他的人都已经倒下,而那个最后倒下的人在和你交手之前,其实一直都是你的同盟者,因为是你们协力把整个角斗场扫清到只剩下两个人。
* 跨栏运动员都不愿意把栏架踢倒,那样既减缓速度还容易受伤。人这一辈子就像是跨栏,我碰巧就是横在你前面的一个栏架,你是迫不得已才把我踢倒。要是换了我,没准还要踢倒了再踩一脚。其实谁也不是有意和谁为敌,没办法,谁都想跑到别人的前头,路太窄,难免磕磕碰碰。
留言列表